<dl id="gseq8"><nav id="gseq8"></nav></dl>
<samp id="gseq8"><tbody id="gseq8"></tbody></samp><code id="gseq8"><tr id="gseq8"></tr></code>
  • <button id="gseq8"><input id="gseq8"></input></button>
    <tfoot id="gseq8"></tfoot>
  • 站務管理

    所屬分類: 服務 站務管理

    本版主題: 14373

    今日更新: 0

    論壇公告、故障申報、疑難解答、網友其他求助處理。
    發布新主題

    橋多變遷柳也尋常 "灞柳風雪"何以闖入長安八景

    2 / 6013
         

    該用戶從未簽到

    2209

    主題

    1萬

    回帖

    2萬

    積分

    七級

    游山玩水新生活,現代的咸魚理念

    積分
    26774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2-11-13 13:03:0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cnwest.com   

    灞橋風光
        華岳仙掌第一景,雁塔晨鐘響城南;
        草堂煙霧緊相連,咸陽古渡幾千年;
        驪山晚照光明現,曲江流飲團團轉;
        灞柳風雪撲滿面,太白積雪六月天。
        西部網訊(見習記者 王帥) 陜西廣播電視臺和西部網最近聯合發起了“長安新八景”的評選活動。在發掘推薦新八景之前,有必要盤點一下經典的“老八景”。長安八景,又稱關中八景,八景之中,“灞柳風雪”應該是最具詩歌意境的景致。
        不過相比于“華山險峻,雁塔雄渾”,“灞柳風雪”純以意境闖入八景之列,應該也是一大文化奇觀。
        灞柳有一個最牛的“爹”
        灞柳,無非就是柳樹。有柳樹的地方多了,光是以柳林為名的地方就有不少,但為何灞柳就能成為名揚天下的景觀呢?有人說,這是因為,灞柳有一個最牛的“爹”,這個“爹”就是唐都城長安。
        著名詩人伊沙曾經說:“現在的人們已經很難想象當時唐長安的繁華景象。”唐長安是當時全世界唯一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面積約為現在西安的七倍。
        因此,灞橋柳就不再是普通的柳,灞橋柳是古代中國最鼎盛朝代大唐帝國都城的柳。
        那個時代,人們對于帝都長安的向往是難以言喻的。這里不僅僅繁華無邊。更重要的是,這里有別處沒有的機會。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統統云集于此,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機會。
        詩歌是進入長安名流圈落的最重要憑證。寫詩好的就是圈子里的名人明星。王維長的很帥,溫文爾雅,又有才氣,到長安后搭上了太平公主的線,然后平步青云。李白出川后的第一站,同樣是拜訪太平公主,但李白年紀偏大,長相比較兇、糙,胡子長,語速快,帶有四川口音的表達讓太平公主很不喜歡,朱鴻《夾縫中的歷史》一書對這些有詳盡的描述。
        平步青云的可以留在長安,失意落魄的就要離開長安。灞橋就是最重要的離別地。
        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筑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似冬日雪花飛揚。唐朝時,在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里分手。“柳”音同“留”,因此古人折柳贈別,表達不舍親友離去之意。
        唐代人們注重禮儀,拜訪要寫拜帖,離別要寫贈別詩。于是灞橋柳堤上時常可以見到諸多的明星前來送別,有的打著拍子唱歌,有的折柳話別,哭哭啼啼的也是有的,尤其常見于異性知己間的離別。
        明星云集,加之頻頻曝光于詩詞文章之中。用現在的話說,灞柳,想不紅也難。繁華無邊的帝都長安和貴族群落的詩歌文化,成就了獨一無二的“灞柳飛雪”。
        灞橋不是“一座橋”
        至于灞橋,雖然名氣很大,卻不只是一座橋。
        灞河得名于秦穆公,這位中國首位借助變法維新,一躍成為一方霸主的君王,把滋水改名為灞水,并建了座木橋,于是就被稱為“灞橋”。后來,因為屢次被洪水沖毀,灞橋也數次重建。元代,一個山東商人劉斌因為在灞河洪水中僥幸逃生,于是就傾家蕩產,花費了三十年時間精力,自費出資修建了一座頗為壯觀的灞橋。
        清初時,灞橋再度因年久失修成為斷橋,人們開始灞河泛舟。道光十三年重建灞橋,一直留存到2004年,這座灞橋老橋被洪水沖斷后拆除,建起了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新橋。
        如今,灞河還在。古老的灞橋沒有了,但新的橋梁起來了一座又一座,灞橋邊的柳樹也依然搖曳。不過,“灞柳飛雪”卻已無處覓影蹤。
        記者晁瑞說,現代人生活方式和情感觀念的轉變,是造成“灞柳飛雪”消逝的重要原因。現代人強調自我空間的存在,送別中已經沒有了多少“離愁別緒”,離別甚至成為增進感情的因素。
        灞柳飛雪,抽離了時代背景和文化形態,便無從存在。在現今這個時代,有什么樣的景觀能夠替代“灞柳飛雪”,當得起“新長安八景”的稱號呢?


         

    簽到天數: 1 天

    連續簽到: 1 天

    [LV.1]初來乍到

    275

    主題

    2361

    回帖

    3683

    積分

    五級

    積分
    3683
    QQ
    沙發
    發表于 2013-2-10 21:39:36 | 只看該作者
    長知識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头沟区| 乌拉特前旗| 白玉县| 宁明县| 永兴县| 博白县| 广元市| 聂荣县| 中西区| 廉江市| 博兴县| 眉山市| 百色市| 岫岩| 马山县| 无锡市| 循化| 含山县| 东丽区| 大宁县| 灌云县| 潍坊市| 孝义市| 巴楚县| 民权县| 新蔡县| 临夏县| 西充县| 遂溪县| 宜良县| 监利县| 清镇市| 凤山县| 武川县| 温宿县| 镇雄县| 乌海市| 霍林郭勒市| 韶关市| 勃利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