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gseq8"><nav id="gseq8"></nav></dl>
<samp id="gseq8"><tbody id="gseq8"></tbody></samp><code id="gseq8"><tr id="gseq8"></tr></code>
  • <button id="gseq8"><input id="gseq8"></input></button>
    <tfoot id="gseq8"></tfoot>
  • 市民交流

    所屬分類: 論壇 市民交流

    本版主題: 46176

    今日更新: 0

    投訴爆料、建言獻策、城市建設、交通發展、經濟文化、求助互助、咸陽論壇。
    發布新主題

    渭南市臨渭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紀實

    0 / 12072
         

    該用戶從未簽到

    6

    主題

    1

    回帖

    18

    積分

    一級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6-3-1 09:58: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滿眼生機轉化鈞  桃李無言吐芬芳
    ——渭南市臨渭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紀實





    編輯:趙紀勝
    編者按:民生之基,教育為先。教育的發展水平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發展后勁,決定著發展未來。 近年來,臨渭區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高度,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根本,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使全區各級各類教育得到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各項工作先后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先后被確定為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區、全國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實驗區、陜西省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示范區、陜西省中小學校本研修實驗區,先后榮獲陜西省校本研修工作先進區、全省基礎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陜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先進集體、全市高中教學質量突出貢獻獎、市留守兒童工作站建設先進集體等60多項大獎, 已成功創建省級“雙高雙普”區,為創建國家教育均衡區奠定了堅實基礎。幾年來,臨渭區中考、高考成績實現穩步提高,各項指標穩居全市前列。城鄉聯動,精準結對,區域組合,以“合作式”“合并式”共同體為載體,讓每一所學校都優質,讓每一位學生都幸福,是臨渭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的不竭動力,也是提升臨渭教育人成功感、幸福感指數的重要參數。如今,隨著臨渭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臨渭區的教育現代化建設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瞄準一流水平,探索臨渭模式”成為這個起點上新的奮斗目標。為此,臨渭區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開闊的視野,乘著“雙高雙普”的東風, 開始了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區域教育的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呈現著不同的指標要素與形態特征。臨渭教育積極實施科學發展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府對教育綜合改革的系統設計和整體推進,加強教育管理改革創新,把教育現代化的重點放在了教育內涵與品質的提升上。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戰略部署和宏偉目標,臨渭區委、區政府適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到2020年,全區城鄉教育整體布局和教育結構更趨優化協調,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臨渭區區委書記楊林指出,臨渭教育要以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為重點,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逐步構建更加符合人民需求、更加適應建設“宜居宜游、富美臨渭”發展進程的高品質、均衡發展的現代化教育體系。
      臨渭區區長郭柱國表示,要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準則,把全面提升人的素質作為提升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的內核,進一步突出自主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多元文化與團隊合作,以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主旨,在學校文化建設、管理制度建設、課程規劃建設、自主課堂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生態建設等方面,全面規劃、努力探索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提升的新路徑、新方法,大力推進區域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對于教育現代化建設,臨渭區教育局局長閔渭安認為, 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推動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要辦好現代教育,必須具有現代教育意識,利用現代教學設施平臺,才會打造現代化的師資,才會更新教學內容和手段,才會以新的方法和策略辦學治教,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現代人才。
      “人才資源是教育發展第一資源”——臨渭區教育系統一直把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發揮人才作用作為發展教育的根本。結合臨渭區實際,更新教育觀念,實施教育發展人才戰略,突出從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兩個角度著眼提高校長和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推進區域均衡化發展,加快“打造品牌名?!钡倪M程,為社會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現代教育需要具有現代思想和理念的人來領導。臨渭區先從更新管理干部的觀念入手,組建了11個“校長工作室”,94名年輕后備干部進入工作室(其中農村學校占65%);組建7個“主任工作室”,70名年輕班主任為成員(其中農村學校班主任占51%)和1個“優秀園長工作室”。通過校長工作室在全區培養具有帶動作用的“種子校長”;通過主任工作室加強后備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建立起全新的管理人才發現、選拔、培養和使用機制,形成臨渭教育管理干部梯隊。
      為拓展管理者的視野,臨渭區先后組織優秀校長、主任赴南京、杭州等地名校學習先進理念,與當地校長主任開展雙邊互動交流,梳理工作思路,撰寫心得體會,由教研室結集成冊,《他山之石》成為各校汲取外地經驗的結晶,《心靈的悸動》成為攻玉良器。
      同時,臨渭區大膽創新干部任用機制,建立了骨干校長“綠色通道”,實行校長、中層競爭上崗制,完善校長評價體系,實行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明確任期目標,以3年為一任期,任期屆滿對照任期目標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提出聘任意見。
      創辦讓人民滿意教育,核心是要有一支專業的現代化教師隊伍。2015年,臨渭區打破區域限制,在全國范圍內選調優秀教師47名。另外,通過公開招聘、振興計劃招聘小學、幼兒園教師28名,招聘特崗教師20名,招聘免費師范生22名,有效緩解了教師緊缺的現狀。為了打造現代教育管理隊伍,臨渭區以校本研修為突破口,以教師工作室為抓手,努力推動全區師資隊伍整體提升,全力打造一支掌握現代教育理念,熟悉現代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教師隊伍,創造了師資建設的臨渭模式。
      為了更好地開展師資培訓工作,臨渭區大力實施“名師引領”工程。以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教學能手為主體,成立教學能手工作室32個,涵蓋高中、初中和小學三個學段20個學科,吸納青年教師400余人。開展名師“送教下鄉”、優質課資源共享、主持開展課題研究、青藍工程等活動,實現名師示范引領作用的最大化。
      為了發揮區域優勢,引領專業成長,臨渭區大力實施“341浸入式”青年教師全員提升計劃,成立臨渭區教育培訓中心,依托城區教師培訓基地學校,計劃用3年時間,分期組織義務段和學前段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離崗進入基地學校參加一個輪次的“浸入式”能力提升培訓,根本上解決青年教師缺少引領,課堂教學改革乏力等問題。目前,培訓已成功舉辦五期,參訓學員410人,培訓效果受到參訓教師和所在學校校長的一致好評。
      吝店中心小學張新娟老師在她的《“341”浸入學成記》的詩中寫出了培訓的收獲:“名師示范指引方向,專家報告醍醐灌頂……經驗分享凝集智慧,研討交流共同提升?!?/div>
      除此之外,區教育局創新思路,利用區域資源,與渭南師范學院建立了“校地共建師資培養共同體”,確立了長期的師資培養戰略合作關系。由臨渭區為師院教育類課程專家提供研究基地,由師院選派教育類課程專家到城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為期2年的掛職實踐,為臨渭區教師專業成長和臨渭教育跨越式發展把脈和指導。目前,首批選派的40名掛職校(園)長助理、教導主任助理的教育類課程專家教師已受聘履職。
      同時,臨渭區在農村初中和中心小學建立師院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實驗區基地,組織師院中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6個專業633名師范生到這些學校開展為期一學期的菜單式教育實習。這種注入式實習形式,給臨渭區各鎮中小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學校、部分學科教師緊缺問題,為農村教師隊伍增添了活力。臨渭區把學生實習置換出來的教師交流到城區學校開展跟崗浸入式培訓,進一步提升其專業素養,使農村教師的業務素質明顯提升,達到了校地合作雙贏的效果。
      《渭南日報》等媒體對校地共建情況進行了報道,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和實習生撰寫的實習感悟類文章有數篇已在《渭南日報》《渭南師院報》等刊物上刊登,成為雙方合作的一份沉甸甸的收獲?!?/div>
      2015年6月開設的“臨渭教育大講堂”也正如火如荼。邀請省文聯副主席,有突出貢獻專家,省德藝雙馨藝術家肖云儒作了題為《絲路萬里行:體驗與思考》的首場講座,拓寬了教師的工作視野。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組合拳后,教師隊伍開始展現“爆破力”:在渭南市教師年度業務知識能力測試、省市賽教,以及各類教學活動中,臨渭區教師表現突出。2015年,省教育廳為臨渭區2名教師建立了名師工作室,4名工作室負責人被推薦為省學科帶頭人,有12名成員參加國家和省級教學活動獲得一、二等獎,35名成員被評為省教學新秀;21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占同期全市省能手的27.3%),45名教師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120名教師被評為區級教學能手;臨渭區29名校長、教師被評為渭南市優秀校(園)長、教師標桿、先進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交流輪崗先進個人、扎根鄉村育人楷模。2016年1月24日,隴海中學、解放路初中、豐蔭明德小學和五里鋪小學被評為首批“陜西省骨干教師專業成長示范學?!薄?/div>
      作為東府教育的領跑者,“規范+特色”是臨渭區教育發展的主導思想。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臨渭區突出校本研修、教師交流等特色,不舍下一所學校,讓每一所學校都優質;不丟下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學生都幸福。努力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有力地提升了學校辦學品位和區域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1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2016年全國教研工作會議上,臨渭區作為全國唯一的縣區教研機構代表在大會交流了臨渭教研經驗。教育部劉利民副部長對臨渭區創新教研機制,服務農村學校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國家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田慧生主任在會上指出,臨渭區根據區域特點,關注農村學校教師發展,組建校本研修共同體和優秀教學能手工作室是很有效的舉措,很好地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臨渭區教育局副局長邢唯遠向記者介紹,自2010年起,臨渭區就開始堅持“教研興教、研修興?!钡墓ぷ魉悸罚浴靶姓苿?、骨干引領、課題促進”為著力點,實施“課題促進工程”。局領導班子帶頭參與,股室負責人直接參加,全區累計承擔完成省級課題211項,市級課題124項,區級課題602項,校級課題940項。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專業水平明顯提升,形成了系統性、實效性的教育科研特色。
      2013年起,臨渭區以城區名校為核心校,5—9所農村學校和城區薄弱學校為成員校,在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組建了13個校本研修共同體,合作開展校本研修,參與學校達131所,占全區義務段學校85%以上。共同體核心校利用自身資源,為成員學校培養學科帶頭人,定期組織主題展示活動,交流研修內容、方法和成果,使城區名校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彌補了農村學校和城區薄弱學校的不足,推動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陽郭初中張前進校長對此感觸頗深,他說:“在核心校的輻射帶動下,我們學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教科研工作更加規范化了,主動承擔研修活動的積極性和水平提高了,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教師交流是臨渭教育的另一大特色。2014年,臨渭區立足區情,嘗試建立“區管校用”的教師管理體制,開展了以選派城區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城區學校發展共同體內部交流、農村小學實行“走教”制度等三項具有臨渭特色的教師交流工作。
      ——選派城區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依據中、省、市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有關要求和精神,臨渭區制定了《支教實施辦法》和《支教實施方案》,通過全面動員、定向選拔、典型引路、政策引導、及時激勵的辦法安排為期6年,兩學年一輪次的支教活動。2014年暑假選派72名城區義務段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其中省市區級教學能手35名,省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7名,市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19名,整體素質較高,為后續的支教開了好頭。
      為了確保支教工作的效能,區局不僅在工作量、示范課、教研活動等方面對支教教師作出明確規定,而且要求支援學校要利用本校資源,主動送教下鄉、送研下鄉,開展教學教研交流活動,積極承擔受援學校教師培訓工作,把城區學校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以及班級管理經驗傳授給受援學校,促進受援學校常規工作進一步規范。同時,區上還注重發現和培養先進典型,積極宣傳他們的事跡,馬婉秋等支教教師的先進事跡得到市級、省級媒體的報道。
      ——城市學校發展共同體內部交流。臨渭區在總結城區高中“合作式”學校發展共同體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了《關于組建城區學校發展共同體的意見》,按照“分步實施,逐步推廣”的原則,先后在城區小學組建了4個“合并式”學校發展共同體,覆蓋城區小學10所。
      學校發展共同體按照一體化發展思路,把師資均衡作為強、弱校資源互補的切入點,開展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共交流副校長6名,教師50余名)。師資調配一體化不僅促進了校際均衡,而且使教師編制向教育局統籌、學區統籌、共同體校統籌方向逐步過渡,為實現教師由“學校人”到“系統人”的轉變奠定了基礎,有效緩解了擇校熱、大班額問題。
      臨渭區實行學校發展共同體的做法,被《華商報》、陜西新聞今日點擊、《中國教育報》相繼報道,受到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2016年1月16日臨渭區被確定為陜西省首批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6個示范縣(區)之一,承擔起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任務。
      ——在農村小學實行“走教”制度。針對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和學科性缺編的突出矛盾,2014年,臨渭區制定下發了《關于優化農村小學教育資源,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根據鎮域內小學的教師數量和學科需求以及本鎮優秀教師和體、音、美等專業教師的分布情況,由中心校統籌配置鎮域師資,實行鎮域教育教學工作統一管理,實現本鎮專業教師和優秀教師多點執教,實現學科教師專業化,發揮優秀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以中心小學為依托,以連片研修為主要形式,發揮中心小學在本鎮校本研修中的組織、輻射和帶動作用。
      目前,有五個學科80名專業教師和優秀教師活躍在農村教壇上。鎮域內校長、教師交流和教師走教制度,推進了鎮域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間的師資均衡配置,促進農村薄弱小學的快速發展。田市中心校楊紅軍校長說“走教直接解決了位置較偏的趙東小學師資緊缺問題,對田市教育的發展有極大利好。”
      臨渭區農村教師走教制的做法,對教師實行無校籍管理的理念,受到區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高度關注。2015年,市教育局要求各縣(市、區)逐步開始實行教師的無校籍管理。
      截至2015年底,臨渭區共交流教師校長339名,占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9.1%,遠遠超過市上確定的5%的考核目標。 _________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蓖七M教育現代化,必先加大投入,優化教育布局、加大硬件建設,夯實現代教育根基。近年來臨渭區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發展作為改善民生的重點,堅持把最優質的資源用于教育,把最大的投入用于教育,不斷為教育“強筋健骨”,促進臨渭教育健康快速和可持續發展。
      臨渭區教育局黨工委副書記邵世安說: “2011至2015年,臨渭區按照‘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相對集中,小學就近入學,幼兒園均勻布點’的思路,依托現有教育資源,優化學校網點布局,實施校建項目275個,新增校舍建筑面積273825平方米,運動場地279929平方米?!?/div>
      2月23日是我市學生開學報名的日子,根據臨渭區“高中進城”的統一安排,由固市中學、吝店中學和下吉中學三所學校合并而成的三賢中學和尚德中學正式開學了。來自這3所中學的4000名高中學生全部進城上學。至此,臨渭區結束了農村開設高中的歷史。
      2011年,臨渭區啟動實施高中進城工程,計劃利用3年時間完成高中學校全部進城和農村義務段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并于同年9月完成了陽郭、崇凝、官道3所高中進城及相應鎮域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5年臨渭區啟動實施渭北3所高中進城工程。原渭南技師學院杜化路校區改造后可容納3300名學生就讀,將下吉中學整體搬遷該校區,學校更名為三賢中學;固市中學整體搬遷至城關校區,學校更名為尚德中學。新更名的兩所高中,均按照省級標準化高中建設標準進行升級改造,保留原省級標準化高中命名。吝店中學高一師生分流到三賢中學,高二、高三師生分流到尚德中學。
      除此之外,臨渭區遷建了育紅初中,在城區開工新建1所初中、3所小學、改建渭南技師學院、前進路初中、五里鋪小學、盈田小學。實施18個農村學校校改項目,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將3所農村初中改制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各鎮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小學、寄宿制學校為主體的學校格局,鎮中心校統一配置教育資源,基本消除了薄弱學校,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據了解,臨渭區計劃兩年內投入11億元,在城區新建10所中小學,一期4所學校已開工建設,今年9月投入使用,二期6所學校明年9月投入使用。到2020年全區規劃公辦普通高中7所、初中22所,小學11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屆時,將徹底消除城區大班額和擇校熱,徹底消除上學難狀況。
      走近臨渭區任何一所小學,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書聲瑯瑯,音樂美術專用教室以及多功能教室里,各種趣味十足的課程令孩子們著迷。以網絡為基礎,集聲音、圖像、文字、視頻、動畫等為一體,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城市一樣優質的軟硬件資源如今在這里也能處處看到。
      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體現。臨渭區積極實施以“三通、兩平臺”和區級教育數據中心建設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區學校全部接入省基礎教育專網,遠程教育覆蓋率達100%,實現了校校通,初中以上學校及有條件的小學全部建成校園網或局域網。
      全區增加計算機11106臺,建設校園電視臺14個,建成多媒體教室1019間,占總數的53.6%。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學校達95%以上。贠張逸夫小學“智能數字化錄播系統”擁有同步錄制、實時直播、在線點播、自動跟蹤、多路輸入、音視頻同步、多畫面編輯、資源便捷管理等多種功能,實現了現場教學實情的視頻同步分享,達到多用戶同時在線觀看視頻直播的效果,該校秦東校區實現了與主校區同步教學。到2018年,全區將基本建成標準統一、互聯互通、功能完善、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信息化平臺,實現所有學校信息化全覆蓋和優質資源共享。
      數字手段使課堂容量增大,視聽手段使課堂趣味性增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使陽郭鎮大王小學、橋南中心小學等山區學校舊貌換新顏;硬件設施及現代化教育手段設施的改善,教學質量得到新的提升,師生切身感受到教育正在發生著變化。
      豐原初中校長劉衛峰如數家珍,他說,教育手段現代化“老師教學、備課更加方便,課堂的效率也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了,直觀的形象使學生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課本知識。通過網絡,農村的孩子也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享受一樣的教育?!?nbsp; 
      同時,臨渭區中心小學、城區所有小學科學實驗室均達到省頒Ⅰ類標準,初中理化生實驗室設施設備達到省頒Ⅰ類標準。中小學學生實驗操作合格率達95%以上,其中優秀率達40%;計算機操作合格率達95%以上。
      2015年12月26日,省政府教育督導團評估考核組對臨渭區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教育,全力推動教育發展,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優化師資力量,深入推進教學改革,穩步提升教育質量及教育管理、布局調整方面的卓著成績予以肯定,認為已經達到陜西省“雙高雙普”評估驗收標準,決定授予臨渭區“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普及學前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區”稱號,一致評定區級黨政領導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督導考核結果為優秀。
      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是全國教育界追求的理想,然而人民滿意教育到底如何搞,卻鮮有自成體系的“打法”。對此,臨渭教育始終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方針,引領區域教育向縱深發展,打造了以中華傳統文化及美德教育為主線、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以愛心工程為支撐、以教育民主為保障的內涵式發展戰略。立足促進人本的發展和教育和諧, 讓孩子舒心、讓家長放心、讓教師安心。
      在管理隊伍、教師隊伍、硬件設施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臨渭教育由傳統到現代化的華麗轉身,還得落實在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上,為此,區教育局積極從課程課堂改革、德育、體藝、綜合實踐入手,著力提高素質教育。
      堅持立德樹人,創新學校德育工作。把“三愛”教育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生態環境教育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通,構建臨渭特色德育課程體系。
      在全區廣泛開展“三愛”教育、“學雷鋒爭做優秀志愿者”“清明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遵規守法、放學排隊、文明出行”等道德實踐活動,舉辦了“中國夢·愛國情·成才志”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和臨渭區慶六一暨“最美少年”頒獎文藝演出。
      臨渭區通過多種宣傳等形式,營造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精心實施“代理家長”,使關愛不漏一校、不漏一生,吸納志愿者投入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擔任留守兒童的兼職老師和知心朋友。
      依托“千名黨員幫扶千名留守兒童”工作機制,組織開辟留守兒童試驗田、開展生活技能比賽和干部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活動,開展“圓夢留守兒童小心愿”活動,使關愛深入兒童內心,滿足兒童最需要的愿望。2013年,編撰出版了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守護幸?!芬粫?。2015年9月份承辦了全市留守兒童關愛現場會,向全市推廣臨渭經驗。組織實驗小學與崇凝中心小學等城鄉學校組建成 “愛心同盟校”,逐步形成城區學校幫扶農村留守兒童的新機制。________
      有一顆感恩慈善、積極向上的心, 是臨渭教育孩子的一大特色。臨渭區將慈善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引導教育學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提高青少年道德修養。一方面募集下發《慈善讀本》53000余冊,基本滿足了學校的教材問題。另一方面,臨渭區積極探索慈善教育教研機制,通過研讀教材、集體備課、合作磨課、評課議課、課后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為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聚集能量。
      同時, 開展“五個一”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組建志愿服務隊,開展環境清理、關愛孤寡老人、交通疏導等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全區教育系統共有志愿服務隊105支,隊員4133人。開展學校結對幫扶活動,臨渭區部分慈善教育項目學校與區內一些薄弱學校結成對子,在校本研修、學校管理、課堂教學(含慈善課)、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進行交流幫扶,從而帶動薄弱學校慈善教育的開展。實驗小學把慈善教育和課程相結合,把慈善教育概念擴展到更大的“公益”層面,其特色的慈善教育享譽全區。
      3年來,臨渭區慈善教育實現了全覆蓋,實現了慈善教育課程化、行動化、效益化,先后涌現出了許多傳愛向善的感人故事,也涌現了許多由教師發起的愛心慈善公益組織。2013年和2014年,臨渭區先后承辦了全省和全國慈善教育工作現場會,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及與會代表的高度贊揚和一致好評,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慈善教育的一面旗幟。
      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異彩紛呈。多年來,臨渭區一直堅持體藝活校,2015年3月成立了體育藝術教育工作委員會,下發了《關于加強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意見》,以足球教育和藝術節活動為載體,完善和促進體藝工作,堅持舉辦“三跳”運動會、中小學籃球運動會,堅持舉辦兩年一屆的校園藝術節,加強體、藝教師專業培訓,在全區營造了良好的體育藝術教育氛圍。
      先后成功舉辦臨渭區第十二屆校園藝術節校園書畫展、校園歌手比賽、中小學生器樂比賽、舞蹈比賽、合唱比賽和文藝匯演。目前全區有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17所,市、區足球布局學校20所,全區80所中小學共建有男、女足球隊120支,參與足球訓練的學生共計2000余名,舉辦了全區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培訓班。2015年,組織了全區中小學第一屆“聯盟杯”校園足球比賽,共有47所中小學、60支代表隊、824名運動員參賽。
      隴海中學、南京路初中、北塘實驗小學、陽郭初中等學校的社團活動如火如荼。隴海中學社團組建于2012年3月,最初只有射擊、航模、合唱團3個社團,而今發展為30個社團和8個專業訓練隊。學校特殊的培養方式也是讓人耳目一新,校團委史娜老師說:“我們學校著手于‘高一培養興趣,高二形成特長,高三培養專業’的方式,讓學生從其中收獲良多,成為我們津津樂道的隴海特色?!标柟踔性O立21個學生社團,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學生更加幸??鞓返爻砷L。張前進校長說:“學生前期的教育比后期的更重要,我們雖然不能像城市學校一樣達到‘高效課堂’,但是我們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習,達到‘有效課堂’,讓農村孩子像城市孩子一樣,無差別地快樂成長?!?/div>
      管理專業化是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增強管理的科學性的重要舉措,是跨行業借鑒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自我完善的統一。臨渭區教育局立足區域教育發展的客觀實際,以教育管理變革適應社會發展變革的需求,與時俱進堅持實施管評分離,增強現代教育辦學內驅。
      為了積極探索“管辦評”分離的教育管評機制,盡可能地消除自評自管現狀的弊端,進一步增強學校教育發展的內驅力,全區就管辦評相關政策文件,進行深入研讀、討論、交流,把握核心內容,達成初步共識,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深入開展調研前提基礎。針對管辦評情況,深入基層學校,開展大量的走訪工作,征求意見及建議,初步嘗試教育局主“管”,督導室主“評”的管理模式。
      在此基礎上突出評的職能。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總體負責校園綜合考評工作,以學校標準化建設督導評估體系和雙高雙普督導評估標準體系為硬件建設抓手,以素質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和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為內涵建設抓手,依據相關中省市文件,制定了《臨渭區學校綜合考評辦法(試行)》及實施細則,從常規管理工作切入,每學期常規考評一次??荚u反饋意見印發全區??荚u結果作為校園長人事任免的主要參考依據。
      評估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遵循教育發展大勢,擬定《渭南市臨渭區督學責任區督學管理考核暫行辦法(試行)》,將以第三屆督學換屆為契機,以有管理經驗、有專業特長、綜合能力強的各級教學能手為主,面向全區聘任區級專職督學,建立專業人才庫,組建一支專業結構合理,綜合能力強勁的評估團隊。
      落實培訓機制是關鍵環節。全區建立督學培訓機制,拿出專項培訓資金,參與省市督學專項培訓,積極組織到外地考察學習,有計劃地實施督學全員培訓,全力保障評估團隊專業知識技能前沿化,把“以評促管,管評相長”的管理模式真正落到實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臨渭教育系統干部職工共同努力下,如今管評機制改革催生辦學效益初顯成效。有效增強了各校園長依規辦學意識,全區學校辦學行為得到規范,素質教育要求得到落實,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以評促管,管評相長的模式,是全面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一條有效捷徑。
      教育塑造人,臨渭區也在塑造教育。在現代化教育征程中,臨渭區教育真正打動人的是對教育價值和質量的追尋。這種教育根植于現實而又脫穎而出,既有浪漫的情懷但又回到了教育以及經濟社會生活本質。教育的理想情操、務實態度、開放視界、創新勇氣、專業精神構建了臨渭教育的內涵和品質。臨渭教育人實際上在建筑大廈、點亮燈塔,在打造臨渭作為實現教育理想、舒展教育情懷、領軍教育潮流的新高地。
      滿眼生機轉化均,桃李無言吐芬芳。一串串數字印證成長,一份份榮譽見證輝煌,一個個亮點鑄就品牌,一項項改革呈現特色,一條條經驗成就未來,贏得了各級領導的認可和社會的好評,臨渭教育取得的成績讓人驚嘆。臨渭區實現由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飛升的底氣和后勁來自多年來一直孜孜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如今,臨渭教育人信心百倍。在幸福校長帶領下,教師的快樂在自身成長中彰顯,學生的幸福在素養提升中顯現。
      成績是汗水的凝結,和著教育發展的節拍,臨渭教育再次揚帆起航,乘風破浪而弦歌不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校優質,校長成功,教師快樂,學生幸福,成為臨渭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子,這些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臨渭教育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市| 文安县| 周口市| 庐江县| 读书| 老河口市| 徐闻县| 石家庄市| 大方县| 黑河市| 枝江市| 布尔津县| 盈江县| 原平市| 繁峙县| 彭水| 齐齐哈尔市| 休宁县| 渭源县| 阆中市| 大关县| 六安市| 封开县| 石家庄市| 甘泉县| 清水河县| 丰台区| 太保市| 全州县| 鱼台县| 无极县| 东阿县| 深水埗区| 金平| 武汉市| 法库县| 沙洋县| 大英县| 昌图县| 土默特左旗|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