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咸陽工業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首次達到了50.3%。2010年,咸陽成為繼西安、榆林之后第3個生產總值過千億元的地市。而從2011年到2015年,咸陽全市生產總值以連續5年高于全省0.8個百分點平均增速,讓人刮目相看,躍上了全省發展第一方陣。 回首咸陽發展,最讓人振奮也最讓人感慨的,不僅是咸陽產業的轉型升級,更是在轉型升級上的拼搏實干和搶眼成就。 工業在轉型中突圍裂變 臨近春節,走進陜西如意廣電科技有限公司,很難讓人相信,在國內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當許多同行還在為訂單愁眉不展的時候,這個7年前由瀕臨倒閉企業重組而成的國有獨資企業,去年10個經營實體全部賺得盆滿缽滿,而在優化產業結構、拓寬融資渠道、補齊實體短板的發展思路下,企業今年經營業績有望達到歷史新高。 在咸陽,像陜西如意廣電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是一個群體。咸陽擁有雄厚的工業發展基礎和積累,這讓他們較早經歷了激烈市場競爭帶來的切膚之痛,更讓他們先人一步,以勇毅和智慧不斷投入工業轉型升級持久戰。 圍繞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咸陽持續不斷推進工業發展“1113”工程(支持100戶擴能技改企業早日達產達效,培育100戶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支持100個在建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進度,促進30戶大集團大企業加快發展)。咸陽抓住“一帶一路”政策機遇,讓傳統紡織企業退城進園,經過幾年努力,一個全國知名的紡織工業園雛形已成。去年至今,咸陽更是抓住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重組的重大機遇,對全市電子企業重新大洗牌,CEC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以最短的時間落戶,全省“東有外資企業西安三星、西有國有企業咸陽彩虹”的電子產業新格局指日可待。 咸陽更是順應并主動在參與國內外產業轉移大潮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咸陽堅定不移從國內產業轉移中謀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讓總投資130億元的華晨汽車產業園、陜韓中小企業產業園等一大批戰略工業企業在咸陽落地生根,如此,“十二五”間,咸陽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工業、醫藥工業、服裝紡織、電子信息、建材七大支柱產業共實現產值2813.8億元,是2010年的2倍,讓咸陽工業產業發展重新站在了國內制高點。 與此同時,對污染和落后產能,咸陽大刀闊斧地關閉了180多家造紙企業、12家重點印染企業,幾年來,全市累計關閉小企業41家,淘汰落后產能電石6.2萬噸、焦炭46萬噸、水泥27萬噸、印染4800萬米、紡織4010萬米。 農業在轉型中升級嬗變 1月14日,在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央視舉辦的年度嘉年華魅力農產品展示活動中,“關中黑豬”繼“馬欄紅”蘋果之后,再次榮獲“中國魅力農產品”榮譽稱號。從過去養在深閨人不識,到如今芳影蹤跡遍天下,升級嬗變后的咸陽現代農業不僅讓“關中黑豬”、“馬欄紅蘋果”等50多個經過國家認證的綠色無公害知名農產品,紅遍大江南北并逐漸走出國門,更讓咸陽農民連續十幾年以平均高出全國、全省近兩個百分點的速度,實現了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穩步增收。 立足把咸陽建成大西安的菜籃子、果園子、米袋子,咸陽既依托資源稟賦倡導各縣市區不拘一格調整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又全域謀劃、積極構建優勢區域布局和專業生產格局。對果品生產,咸陽一方面不斷調整壓縮適生區和次生區的蘋果面積,擴大優生區面積,一方面統一規劃、布局,跨區域劃定“馬欄紅蘋果”種植的范圍,并不斷完善各類標準,短時間就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讓果農切身受益。 對畜牧生產,咸陽引入全產業鏈理念,按照“規模擴張、板塊推進、良種化繁育、標準化養殖、產業化發展”的模式,特別在咸陽北部實施500萬頭PIC商品肉豬基地建設項目,先后引進了廣東溫氏集團、南京雨潤集團、楊凌本香等一批國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建成萬頭規模育肥場144個,存欄百頭以上示范場2165個,形成了層次分明、功能完備、供種能力明顯增強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讓過去“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種田,養雞賺點油鹽錢”的散養模式一去不返,也讓咸陽一舉成為全省奶業第一大市、西北地區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瞄準世界農業科技革命前沿,不斷推動各類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突破傳統小規模經營局限,探索創造出了諸如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企業加農戶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110多億元社會資金投入各類農業園區基地建設,撬動全市建設現代農業園區150個;大力培育現代農民,累計培訓農民301.22萬人次,培訓農村實用人才2.11萬人,讓30057名新型職業農民脫穎而出。 三產在轉型中華麗轉變 1月24日是關中今冬目前最冷的一天。但如此寒流之下,禮泉袁家村和興平馬嵬驛的鄉村旅游景區,依然車輛穿梭、人流如織。依托自然臺塬地勢和獨特歷史文化資源發展起來的馬嵬驛民俗文化村,從2013年6月對外開放至今,游客量已接近1000萬人次,并在2014年年繼袁家村獲得“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稱號后,于2015年獲此殊榮。 對發展潛力巨大的第三產業,咸陽同樣不遺余力加快轉型發展。他們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扎實推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打造文化、旅游、養生三大特色品牌,不斷擴大城鄉消費。如今,鄉村旅游突破傳統模式,整合現代旅游六大要素,已經發展到由規模擴張到規模質量并重的新階段,逐步帶動茂陵、乾陵、昭陵、楊貴妃墓等傳統歷史文化景區發展。預計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48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71.6億元,分別增長11.6%、18.1%。 而對電子商務,咸陽更是作為搶抓新科技革命機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重點產業來抓,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進,加快園區建設,培育重點企業,使全市電子商務呈現萬眾聚力、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作為省級示范園的咸陽電子商務示范園區,短短3年時間,已聚集咸陽寶灣國際物流園等總投資42.5億元的6大電商物流龍頭企業,倉儲規模達76.02萬平方米。而全市規模以上電子商務企業達12戶,電子商務企業1460戶,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滲透率更達到16%。 對能夠橫跨產業、產生關聯效益的其他新興第三產業業態,咸陽著力促進與農業互動發展、與工業融合發展、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為致力打造多功能復合型的沿渭百里清水蓮菜生態休閑觀光長廊,市財政每年拿出2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興平給發展農戶每畝發放貸款和補助3500元。短短幾年,僅興平市清水蓮菜面積發展到3.6萬畝,年收入1.8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