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完善西安旅游交通標識 提升知名度
游客在西安城墻上游覽觀光。記者 張宇明 攝 (資料圖片) 作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城市,西安的旅游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還有什么良策能夠助推西安旅游業進一步發展?本次陜西省政協會上,委員們紛紛就西安的旅游業發展建言獻策。
■細節
建設旅游交通標識
景區公布游玩攻略
“對于進入陌生城市的外地人而言,城市標識系統幾乎是他的眼睛。旅游交通標識雖小,但對旅游交通發展作用巨大。”省政協委員向德建議,加快旅游交通標識系統建設,以促進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向德表示,現在陜西提供旅游交通公共服務的意識還不強,旅游交通標識系統缺失,能夠看到為數不多的旅游交通標識,基本為各景點自身設計并設置,標準不一、形式各樣。為此他建議,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旅游交通標識設置體系,形成完善的旅游交通標識設置體系,實現外圍方向指引、城區道路指引、旅游景區景點分布導向指引的標識導引系統,讓游客知道旅游文化資源“在哪里、怎么走、有什么”。
王家春委員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認為陜西、西安可以借鑒臺灣的做法,讓景點之間產生聯動效用。臺灣凡是相鄰幾十公里的景區之間,都會有按照國際慣例規定的藍底白字的景區介紹,上面包含了距離下一個景區最方便快捷的出行線路、游玩攻略等等。游客即使是第一次來,對下個陌生景點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王家春表示,這種細節有利于實現各個景點的聯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光是景區的提示,景區包括道路交通、水電、酒店等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都可以參照,與最前沿的方法接軌,使其變得科學、完善。
■線路
“黃金走廊”優勢難發揮
整合資源提升知名度
“建設5條精品旅游走廊,是《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里明確提出的要求。”省政協委員和惠敏說,其中“西安—寶雞—天水”絲綢之路旅游走廊,“西安大慈恩寺—寶雞法門寺—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走廊的資源板塊集聚潛力、品牌內涵疊加優勢十分突出,堪稱“黃金走廊”。
“但是,目前兩條線路還存在結構性缺陷。”和惠敏說,這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文化遺產資源利用率低;西安至天水現有路網為非旅游專線結構,沿線旅游服務設施較少;景點與景點之間缺少有機聯系,景觀形式、內涵和價值尚未得到充分認識、發掘和開發,黃金走廊的文化資源、旅游優勢難以充分體現。
|